“哞~”一声过后,一头牛从一个黝黑的坑洞里钻出来,还拉着一车煤。而后面跟着一个汉子,汉子双手紧紧把着摇晃的煤车,生怕车翻了。
那牛,本是一头黄牛,却因落满煤面而变成一头黑牛;那人,也是漆黑一团。这一幕发生在六十多年前西山煤矿牛拉人推的手工作业时代。
如果把现在的西山煤电比作一条浩荡的大河,那么这条大河的小溪时代,就是新中国刚成立时的西山煤矿。
那还是一个把矿工叫成“煤黑子”的时代。与这个称呼相关联的,是煤尘飞扬、危机四伏的煤窑,还有难以摆脱的下窑人的悲苦命运。
伴随着新中国的成长,到了1956年,西山煤矿发展壮大,摇身变成西山矿务局,下辖白家庄矿、杜儿坪矿、西铭矿和官地矿四座矿井。解放也就六七年光景,拉煤的黑牛逐渐消失在历史洪流之中,一个规模化、机械化开采的时代来临了。
然而,道路是曲折的。在建国之后的十几年里,西山矿务局的原煤产量忽高忽低:1956年建局当年为184万吨;到了“大跃进”年代,时而冲到500多万吨,时而降至300多万吨; 1968年,降到建局以来最低点,仅有146万吨。
时光匆匆,1978年,解放思想的喜讯传来,改革开放的春风吹来,西山矿务局将如何走向未来?
图为井下生产现场对比。
图为矿区生活环境对比。
1978—1981:梦圆千万
上世纪八十年代,山西煤炭圈一度有“大西阳”的说法。所谓“大西阳”,是指大同矿务局、西山矿务局、阳泉矿务局三个产煤大局,它们是山西采煤英雄榜的前三名。
西山矿务局能稳坐全省煤企第二把交椅,跻身全国屈指可数的千万吨矿务局之列,必须提到“改革”二字。正因为改革春风浩浩荡荡,变“政治挂帅”为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出台经济政策,起用知识分子,干部职工才能人心思进,西山矿务局才能得以进入持续稳定的快速发展时期。
“文革”结束当年,西山矿务局原煤产量为484万吨;到了1980年一跃增加到930万吨,几乎相当于在1976年产量的基础上翻了一番。
既然产量达到了930万吨,是不是1000万吨就指日可待?不少干部职工觉得并不容易。毕竟,生产条件是有限的,70万吨的台阶不是那么轻易就能跨上去的。
可是,当时国家百废待兴、百兴待举,经济发展进入快车道,煤炭需求量激增。1980年,国务院副总理余秋里到山西召开动员会,当时的西山矿务局局长胡富国用一口长子话对余副总理说:“一定在1981年突破一千万吨,有条件要上,没有条件创造条件也要上!”
于是,1981年就成为了每个西山人难以忘怀的年份。多年的“科技兴煤”战略结出硕果,采煤机械化程度达到61%以上,为产量突破奠定了基础;领导层发出“跳起来摘苹果”的动员令鼓舞人心,各级领导干部在生产一线“带兵打仗”令人信服;以傅昌旺为代表的干部工人三班倒、连轴干,充分展示了艰苦奋斗、吃苦耐劳的精神……
1981年年底,喜讯传来,西山矿务局生产原煤1003万吨,突破千万大关,实现了生产规模的第一次飞跃,树起了西山煤炭生产发展史上的第一座里程碑。
人逢喜事精神爽,为了庆祝这一盛事,西山矿务局开了庆功会。至今许多人还珍藏着那个白色搪瓷茶缸,缸上印着“年产原煤一千万吨纪念”的红色字样……
1978—1997:新区崛起
早期的西山矿务局,无非就是三条沟四个矿,从机关总部驱车,不管到哪个矿,也就十几分钟的路程。如今,早期四矿合称“前山矿区”,还有了“后山矿区”、兴县矿区、吕梁公司、临汾公司……前往距离最远的矿区,得花四个多小时。
当年,西山矿务局开疆拓土,往前迈出的第一大步就是开发古交矿区。
1978年,国家把古交矿区列为全国能源开发重点项目。同年下半年,古交矿区建设指挥部成立,标志着古交新区建设的开始。
从1978年开始,先后有数万名建设者进驻古交大山,掀起如火如荼的建设热潮。最先驻扎的是基建工程兵434团,很多人脱下军装换工装,陆续组建古交工程处、矿建工程处、古交一处、古交二处、古交三处;矿井建成后,就地转产,变身为煤炭生产的主力和精英。
古交矿区建成后,立了一块碑,铭记建设者的不朽功勋:
“建设大军从四面八方涌入贫困的古交山区,其条件之恶劣,生活之艰苦,自不待言。”
“数万名建设者风餐露宿不畏难,爬冰卧雪不避险,劈山开巷,筑路架桥,披坚执锐,顽强拼搏,创造了可歌可泣的英雄业绩。”
图为1994年2月2日,江泽民到西山煤电视察。
图为1999年11月6日,胡锦涛到西山煤电视察。
中央领导关注着这块热土。老将军王震1984年亲临矿区,为古交矿区第一矿西曲矿投产剪彩。李鹏总理称赞古交矿区恪守“三同时”原则,环保和矿建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用,誉之为“古交精神”。
历时十九年,相继建成西曲、镇城底、马兰、东曲、屯兰5对矿井及配套选煤厂,建成具有1650万吨年生产能力和同等洗选能力的全国最大的焦煤基地,实现了“再造一个西山矿务局”的梦想。
在这段岁月里,西山矿务局可圈可点的业绩还有:
1986—1990年,实现承包经营责任制,调动了干部职工的积极性;到1990年,采煤机械化程度提高到99.1%,原煤产量达到1572万吨;
1989年,晋升为国家二级企业,建成质量标准化矿务局和现代化矿务局,荣获中国煤炭工业企业最高管理奖——金石奖;
1991年,采煤机械化程度实现100%;1995年,综采机械化程度提高到78%,创建了5个百万吨综采队、4个高产高效矿井;
1991—1995年,推行全员劳动合同制、干部聘任制,调整产品结构和销售结构,建设高产高效矿井。到1995年,原煤产量达到1753万吨,全国排名第4位;精煤产量639万吨,跃居全国第一。
1998—2000:爬坡过坎
1998年1月,西山矿务局实施重大改革,由工厂制改为公司制,并改名为西山煤电(集团)有限责任公司,着手建立现代企业制度。从局到公司,西山亮出了新牌子,也设计了新目标,提出建设“以煤为本、多业并举”的跨地区、跨行业、跨所有制、跨国经营的大型企业集团。
天有不测风云。雄心壮志的西山人在1998年改制当年,遇到了亚洲金融危机,煤炭市场一蹶不振,企业生产、职工生活遇到前所未有的困难。煤卖出去收不回钱,不要说“多业并举”难以落地,连职工工资能否正常发放都成了问题。
虽然形势危急,但西山煤电党政领导没有乱了阵脚,他们提出“用深化改革的办法解决改革中遇到的矛盾,用市场经济的手段解决市场中遇到的困难,用发展的思路解决发展中遇到的问题”的发展哲学。在改革方面,转产分流,减人提效,改变盲目生产倾向,提出“以运定产,以销定产”的生产原则;打破大锅饭,提出“以产定人、按效分配”的经营方针。
他们把营销确定为牵一发而动全身的“龙头”大事,以营销为关键,用营销促发展,在全国煤企中率先成立副局级的煤炭运销总公司。临危受命的营销人员迅速奔赴营销一线,变坐商为行商,一边卖煤,一边催款。他们跑遍千山万水,想尽千方百计,功夫没白下,立竿见了影。1999年,全国煤炭市场还处于低谷徘徊期,而西山煤电突破困境,做到了原煤产量和销量的逆势回升,既保持了正常生产,还保证了工资正常全额发放。
1999年,西山煤电还干了一件大事,那就是成立了西山煤电股份有限公司。2000年,西山煤电股票在深圳交易所挂牌交易,募集资金18.69亿元,创全国煤企之最。自此,西山煤电这个生产型的企业迈出资本运营的步伐。上市之后,西山煤电被纳入深证成指、深证100、巨潮100、沪深300指数样本股,股价最高77.77元/股,市值几度冲破千亿,荣获“大众证券杯金奖”“中国上市公司百强金牛奖”“十佳最重回报上市公司”等殊荣。
2002—2012:黄金十年
2001年10月16日,以西山煤电、汾西矿业、霍州煤电三个国有煤炭企业为主体,组建了山西焦煤集团公司。西山煤电从此驶入做大做强的快车道,不到十年时间,原煤产量“三级跳”:2002年,走出市场疲软困境,突破2000万吨大关;2004年,突破3000万吨大关;到了2011年,在新开发的年产1500万吨的斜沟矿的加持下,实现产能5000万吨。
在“黄金十年”里,西山煤电有诸多神来之笔,比如建设古交电厂、发展循环经济、建设斜沟大矿、整合煤炭资源……
说到电力产业及循环经济,早在1995年,西山矿务局就提出要以古交矿区选煤厂洗煤产生的中煤为依托,建设燃用洗中煤电厂,形成电力产业;以煤炭生产、洗选加工产生的矸石和发电产生的粉煤灰、炉渣为依托,生产建筑材料,形成建材产业。1997年,又提出建立“煤—电—材”“煤—焦—化”两条循环经济产业链。
图为全国最大的燃用中煤坑口发电厂——西山煤电古交发电厂。
梦想的种子已入土,该是生根发芽之时。2003年3月20日,古交发电厂一期工程破土动工;两年后,以古交电厂一期2×30万千瓦工程和汾阳焦化园建成投运为标志,西山煤电初步形成“煤—电—材”“煤—焦—化”两条产业链,建成热电厂、瓦斯发电站等循环经济项目,走在了全国煤炭行业前列。2005年10月,西山煤电被确定为全国首批循环经济试点单位。2006年6月,人民日报、新华社、中央电视台等12家中央媒体走进西山,集中报道西山煤电发展循环经济的经验。
此后,古交电厂相继建成二期2×60万千瓦工程、三期2×66万千瓦工程,总装机达到312万千瓦,成为中国最大的燃用中煤坑口电厂。2013年,古交电厂还被太原市定为供热热源之一,随后实施了三期供热工程,既为市民送去了温暖,也夯实了循环经济的基础。
西山煤电电力产业另一个大举动,是2012年接管已投产的武乡电厂。该电厂一期工程总装机容量为2×60万千瓦,每年可消耗250万吨煤炭。如今,该厂二期2×100万千瓦项目实施“晋电送冀”项目,已列入国家电力“十三五”规划。该项目还列入河北“十三五”电力规划,可研、环评、土地评审、水资源论证、项目选址及贮灰场对环境影响等报告已经全部编制完成。
经过十多年探索,西山煤电已有12座发电厂(发电站),装机规模达450万千瓦以上。其中火电厂4座、瓦斯电站5座、余热发电厂3座,年发电量超过150亿度,至少可有40亿元以上收入。
图为2009年5月,西山煤电斜沟矿选煤厂主厂房建成。
“黄金十年”,西山煤电的煤炭产业版图又有极大拓展,那就是在晋西北的兴县魏家滩镇建成堪称西山煤电“崛起第三极”的斜沟矿。
斜沟矿于2003年开建,2010年初步建成,建有配套选煤厂。生产建设者们长年累月置身荒凉偏僻的沟壑之中,特别是在初始建设阶段,他们吃不好,住不安,交通不便。但他们克服种种不便,艰苦奋斗,拼搏奉献,着力创建国内一流、世界领先的现代化大矿。
还值得一提的是,2009年,按照全省统一部署,西山煤电把资源整合的触角延伸到吕梁和临汾,设立两个区域公司,又增添了德顺、晋邦德、晟聚、亚辰、生辉、登富康、光道、圪堆、鸿兴等煤业公司。
此外,西山煤电着力发展焦化产业,从1991年创建煤气化公司,到2002年成立五麟煤焦开发公司,再到出资设立首钢京唐西山焦化公司,具备了每年生产焦炭640万吨的能力,可消耗西山煤炭340万吨,有力拉动了煤炭主业的发展。
建材产业也是西山煤电的重要产业之一。1985年成立的西山水泥厂于2012年迁进古交大山,年消化粉煤灰、脱硫石膏等工业废料100余万吨,配套建设低温余热发电系统。2011年,在忻州市成立晋兴奥隆建材公司,拥有日产4500吨水泥熟料新型干法水泥生产线。随着两个大型水泥厂的建成投产,西山煤电将成为全省屈指可数的具有超过400万吨水泥生产能力的大型国有企业。
2012—2018:攻坚克难
图为2016 年1月5日,国务院总理李克强深入西山煤电官地矿井下 33413 工作面视察调研 ,并亲切地称工人为“ 煤亮子”。
“黄金十年”给煤炭企业带来飞速发展,但也由此带来产能过剩。从2011年开始,经过四年持续疲软,到了2015年,煤炭市场跌入谷底,西山煤电陷入前所未有的困境,生产生活相当困难,“勒紧裤带过紧日子”“保生存、谋发展”成了日常励志话语。在处境极为艰难的情况下,西山煤电新一届领导班子提出了“为企业谋长远,为职工谋福祉”的办企理念。
党的十九大提出,要培育具有全球竞争力的世界一流企业,这个宏伟目标感召着西山煤电。2017年,西山煤电立足于得天独厚的焦煤资源优势,提出“打造全球最具影响力焦煤企业”的发展愿景,从产业、管理、文化、人才、科技、生活等方面,对标一流标准,争创一流业绩,不断增强企业影响力。
影响力看产业——西山煤电是典型的资源型企业,从发展轨迹来看,企业最强的优势在煤炭主业,今后最主要的产业还是煤炭主业。打造全球最具影响力焦煤企业,就要把战略焦点定位于煤炭主业,做大做强,做优做久。2017年第九次党代会提出未来三至五年最大程度整合优质焦煤资源。为此,西山煤电一方面培育开疆拓土的创业精神,组织人员积极寻找资源增长点;另一方面,实施“一优三减”,推进煤炭主业高质量发展、高效率运行。
影响力看管理——西山煤电实施契约化管理,追求专业高效的管理境界。改革开放以来,西山煤电一度实行责任法人制,建立经济、政治、安全、法律、党建多指标体系,协调发展,均衡发展;继而实行经营业绩考核制,年度考核重点和权重设计随形势变化和国家要求而有所不同;从2017年开始,推行契约化管理,对人事、劳动、分配三项制度进行改革,通过刚性考核和有效激励,激发内生动力,释放内在潜能。西山煤电实施瘦身计划,推动“三供一业”移交,开辟渠道转岗分流,2016年至2018年上半年转型分流2.4万余人;下一步规划,到2020年底,矿井在岗人数力争控制在3000人以内;到2022年底,一线在岗职工比2017年底下降30%。
影响力看文化——西山煤电追求文化管理的至高境界,1989年确定企业精神为“团结奉献,求实进取”,其后三十年间,西山煤电先后提出过“建设四跨集团”“建设‘八个西山’”“建设安全富足宜居幸福新西山”“打造全国最美矿区”等发展愿景,相应地更新发展理念、确立行动准则,在凯发体育k8的文化的导向、激励和凝聚作用下,实现了一个个跨越式发展。2015年以来,西山煤电在市场寒冬中,提出“双为”理念,确立“打造全球最具影响力焦煤企业”愿景,提炼“新时期煤亮子精神”;继而更新凯发体育k8的文化理念体系,推出新一版《企业行动准则》,持续推行“文化治企”。
影响力看人才——西山煤电崇尚勤勉敬业的劳模精神和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推举出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傅昌旺、全国劳模亢龙田、全国道德模范党素珍等模范人物。举办职工技能运动会,培养了一批行业拔尖的高技能岗位操作人才;创办技能大师工作室,发挥技能大拿的科技领军作用;开展创新大赛和“五小”创新活动,持续推进技术革新和科技进步。2016年以来,西山煤电加大学习型企业建设力度,班子成员带头学习,定期组织中层以上管理干部轮训班,选派优秀青年干部驻校驻企学习培训,在补充知识、更新观念过程中,增强改革创新、科学发展的能力和本领。在党建方面,创设党员干部教育培训基地,探索形成“双培训双考核双评价”机制,一方面对党支部书记实行全覆盖培训,扭转党建工作“四化”问题;一方面推动处级干部充电备课上讲台,促使他们经常性地总结工作、传授经验、提升水平。
影响力看科技——西山煤电瞄准行业一级标准,大力推进矿井“一优三减”,提升生产效率,促进安全生产,提高经济效益。为此,拟定3—5年之内实现“12345678”目标,即实现矿井一个开采水平、不超过两层煤组织生产,淘汰矿车运煤、煤巷炮掘、小绞车运输等工艺,成立安装拆除、物料运输、专业钻探等五个专业化公司,升级综采、综掘、钻探等六类装备,推广快速掘进、快速搬家、切顶卸压沿空留巷等七种技术,实现单产单进、全员效率、精煤产率等八项指标达标。
影响力看生活—— 西山煤电第九次党代会提出“实现职工生活方式现代化”。西山煤电《行动准则》对“美好生活”的阐释是:从薪酬、福利、环境、生活、成长、发展和尊严等方面,持续增强人们的获得感、愉悦感和幸福感。薪酬方面,提出与效益增长同步,职工收入每年保持5—10%的增长率。打造一流的生活环境,近几年,西山煤电通过“三矿两沟”环境治理,棚户区基本绝迹;通过积极配合和努力争取,受惠于省城太原“三河三路”改造、两河西延改造两大工程,河道变整洁,道路变通畅,矿山成福地,山里人变身城里人。坚守环保红线,推进清洁生产,建设园林式矿区。
在过去,煤矿工人被称为“煤黑子”,可就在2016年,国家总理李克强在视察西山煤电时,身穿煤矿工装,亲切地对身边的煤矿工人说:“你们常年在黑暗的井下工作,却照亮了他人。有人说你们是煤黑子,我说你们是煤亮子。”
身处开放的时代,沐浴改革的春风,西山煤电的“煤亮子”传承吃苦耐劳的传统美德,发扬改革创新的时代精神,身处黑暗而照亮他人,倍尝艰辛而造福社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