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匠是企业发展的中坚力量,企业深化改革、转型发展取得的良好成绩与工匠们爱岗敬业、精益求精、无私奉献的精神息息相关。弘扬工匠精神,雕琢时代品质,企业才有金字招牌。让我们走近工匠,倾听他们的动人故事,学习他们的可贵品质,弘扬他们的伟大精神,为推动企业高质量和谐稳定发展贡献力量。
张德明:创新像磁铁一样吸引我
张德明,男,1966年生,中共党员,机电工程师,技师,西山煤电官地矿运输区区长。
2013年荣获山西省科技奉献奖先进个人二等奖,2018年荣获山西省个人一等功。九项成果获得国家知识产权实用新型专利。
为更方便职工坐猴车,张德明带领团队研究设计出了活动式抱索器架空乘人装置自动放行装置,荣获西山煤电职工“五小”竞赛活动优秀成果一等奖及山西省煤炭系统“五小”竞赛优秀奖;
为解决职工饮热水难的问题,张德明研制出矿用净水直饮机,荣获2018年度山西焦煤“五小”创新成果二等奖并申请了专利;
张德明发明的顶板离层仪在井下广泛应用,他制作的电机车玻璃防雾装置,使井下司机视线清晰安全行车……
像这样注重实用、紧跟形势的技术创新,张德明先后主持完成100余项,申报山西焦煤及以上获奖并推广的项目达50余项,其中十余项获得太原市、山西省科技创新奖,创造经济效益达千万元。
三十多年来,张德明从一采区到运输区,从基层技术员、技术队长、队长、机电区长、党总支书记到区长,一直在变的是岗位,始终如一的是坚持创新。技术创新四个字,像磁铁一般牢牢吸引着他。
爱学习、喜琢磨、勤钻研、善攻关是张德明给大家的印象。每次深入井下一线,他总是留心观察安全生产中的薄弱环节,寻找思考解决问题的方法。平时突然想到什么,他会赶紧写下来,然后再一步步设计方案,实现科技成果的转化。无数次实践,多年的积淀,让他遇到设备故障时,胸有成竹,轻车熟路。官地矿970主胶带输送机长达5454米,是全矿煤炭运输交通要道。安装这一系统时,张德明放弃休假,集中攻关,主动向厂家技术人员请教,将这一系统的每个细节都装进了脑海里。如今,不论是更换胶带、升级改造还是处理隐患,只要描述一下问题所在,不用去现场他都能提出凯发体育k8的解决方案。
张德明过硬的技能吸引了不少技术创新爱好者。他充分发挥传帮带作用,导师带徒培养出年轻技师两名,高级工25名,并成立了电子修理工作室,给大家提供交流技术的平台,建起了一支基础牢固的技术队伍,为矿井的安全运输保驾护航。
在张德明眼里,似乎只有不断创新,才能够诠释工匠的精神和传承。初心不改,技术创新的脚步不停。
柴卫国:方寸之间显技艺
柴卫国,男,1977年生,中共党员,2005年参加工作,高级技师,西山煤电西曲矿工程三队党支部书记。
荣获全国煤炭工业劳动模范、全国五一劳动奖章、全国劳动模范等多项荣誉。煤矿螺旋式湿式搅拌机的研究与应用、便捷式锚杆角度测量仪获得国家知识产权实用新型专利。
一本《支护工》,一本《锚喷工》,两本技术书籍的书页虽早已被柴卫国翻得破损,却是他成为行家里手最好的见证。
爱学习、肯钻研是柴卫国身上最醒目的标签。自参加工作以来,柴卫国就踏踏实实扎根一线,一心一意钻研技术。十几年来,他打设的巷道有上万米,也遇到过各种各样的地质条件——少见的风氧化带、破损严重的顶板、渗水漏水的砂石岩层等。复杂的地质构造打锚杆最容易夹或折断钻杆,甚至损坏钻机。每次遇到的新问题就像猎物一般让他精神一振。大处着眼,细处着手。柴卫国不知疲倦地啃书本、向老工人请教,总结出了在不同地质条件下锚杆支护的技术,写下了上万字的心得体会,成为全矿锚杆支护的范本,每年可为矿上节约资金达百万元。现如今,柴卫国只需看一眼就知道锚杆该往哪里打,打几根,怎么打,听声音就知道打的深度是否达标。经他支护的巷道优质率达100%。
柴卫国就是凭借锲而不舍、勇于实践的劲头,练就了一身高超的本领。2011年他参加“晋城煤业杯”第四届全国煤炭行业职工技能大赛时遇到了卡钻现象。柴卫国毫不慌乱,在最短时间内排查了故障,完成了既定考核任务,勇夺锚杆支护工第二名,同年荣获全省第一届职工技能大赛支护工第三名。
2016年,柴卫国作为带头人创办了西曲矿柴卫国劳模创新工作室,带领工友们先后完成了远红外自动洒水降尘喷雾装置、无极绳绞车钢丝绳加油装置等的研究和应用50多项,为企业创造了上千万元的经济效益。他带出的十几名徒弟个个技术过硬,成了矿井安全生产的中坚力量。
把工作面当作施展才华的主战场,万米巷道,方寸之间,柴卫国尽显男儿本色。
董林:在传承中创新
董林,男,1982年生,中共党员,高级技师,西山煤电杜儿坪矿劳模大师工作室主任兼掘进一队副队长。
荣获全国五一劳动奖章及全国煤炭行业优秀技术能手、山西省优秀青年岗位能手、山西省十大杰出青年等荣誉称号。
2002年,董林参加工作后便到了井下一线,学习掘进机维护修理。虽然他平常也会修一些家用电器,但真正碰到了这个大家伙,仍有些手足无措。掘进机的螺丝分为正扣和反扣,有时候他连拧螺丝都会出错。这些没有让董林退缩,反而激发了他的兴趣。在师傅苏世跃的指导下,董林从最基础的认识零件学起,边学边干。师傅处理故障的时候,他就在一旁认真看,用心听。每天晚上,他都会把遇到的问题整理一遍,认真琢磨。久而久之,董林掌握了掘进机常见故障及处理方法。每当机器发生故障需要连夜加班修理时,他都自告奋勇留下来,希望能学习更多实操技术。他认真钻研、勤学苦练,最终成为了掘进机维护修理方面的行家里手。佳木斯s—100、ebc—260h等各种型号的掘进机,无论什么出现问题,他只需要听声音就能判断出掘进机哪里出现了问题。他所维护的掘进机开机率还创下了全矿历史最好水平。
2003年,董林在师傅的鼓励下参加该矿的技术比武,获得了第三名。他并不满足,依然坚守、坚持,与掘进机为伴,用心钻研理论,努力实践,力求将两者紧密结合,服务安全生产。功夫不负有心人,2005年,董林一举夺得首届全国煤炭行业职业技能大赛综掘机司机第一名。董林知道,自己的成绩是师傅的功劳,于是他出师后也主动带起了徒弟。为了能手把手地教徒弟,他主动从不需要承担生产任务、煤尘少的检修班调到徒弟所在的生产班,从掘进机的工作原理到检修流程,从部件更换到常见故障,董林倾囊相授、毫不保留。
如今董林不仅培养出了50多名优秀技术人员,同时发挥年轻人的聪明才智,开展技术创新。董林劳模大师工作室开展科技攻关19项,创新成果八项,成果转化五项,实用新型专利两个。北三8#煤盘区68305瓦斯预抽巷区域预抽采获得山西焦煤科技成果特别奖,密闭巷道—钻孔联合预抽在北京专家鉴定会上被评为国内首创、国际领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