焦煤好故事 -凯发体育k8

当前位置:凯发体育k8 » 专题列表 »
发布时间: 2018-11-15 15:02:36     作者:李逗逗 刘淑珍      来源:山西焦煤网      点击次数:

“技在手,能在身,幸福始于安全;机为本,修为业,创新源自契约。”这不仅是一个口号,也是山西焦炭益隆焦化闫世红职工创新工作室成员的一致目标、同一梦想。一年多来,闫世红和他的创新团队朝着梦想前进,一路秉持工匠之心,践行工匠精神,共完成技术改造等130余项,修旧利废设备40台次,节约费用约347万元。

劳模带头搭平台

2017年4月,益隆焦化由劳动模范、技术能手闫世红带头,多位技术骨干支撑,吸收原汾西煤气化部分下岗产业工人组建了闫世红职工创新工作室。该工作室以“出精神、出成果、出人才”为宗旨,致力于打造管理创新、岗位创新、技术创新、操作创新的生产一线创新团队,先后制订了管理制度、考核细则、日常工作制度、学习交流制度、导师带徒制度等。至此,一个场所规范、标志明显、制度完善、台账详实、设施齐全的创新工作室踏上了征程,集结团队全员力量大胆创新。该工作室根据企业生产一线的技术难题等问题,积极开展疑难杂症攻关、创新改造、修旧利废等,打造出一批实用性强的创新成果,在企业安全生产、创新发展、节能增效中发挥着助力作用。

问题导向出成果

为最大限度地降本增效,闫世红职工创新工作室在该公司技改项目上,想办法,出实招,在多个项目上予以创新。“我们对炼焦车间焦一拦焦板材质进行创新,将皮带换成钢板,原来平均三个月就磨损严重需要更换新的材质,经过改造,现阶段估算至少磨损一年才需换新。”闫世红介绍说。

长期以来,益隆焦化输煤系统配煤仓下料口长期存在下煤困难、输煤不均匀、配煤不准确等缺陷,不仅加大了岗位操作工的劳动强度,更是对整个生产系统造成很大影响。工作室成员结合现场实际,集中反复研究、讨论,反复试验,最终决定在不改变混凝土仓口的前提下,将原来钢制锥形下料口改为天圆地方形状,并将下仓口与绞刀储煤空间无缝对接,彻底解决下煤不畅的问题,配煤准确性大幅提高、放带秤称重更精准、煤料输送更均匀,为后续炼焦生产提供了有力的原料供应保障。此项改造可每年降低生产成本6万元,为生产系统稳定、高效运行提供了坚实保障,同时在焦炭产量、质量及能耗上也取得了可观的经济效益。该技改项目获得集团公司“五小”创新成果三等奖。

益隆焦化皮带输送减速机由于长期不间断工作,造成很大程度的磨损,达到报废程度。工作室成员敢想敢干,发挥自身技术力量,对皮带输送减速机进行修复,不仅节约了成本,还使减速机得到及时更换,没有造成生产延误。实践证明,修复后的减速机使用率达到新购减速机的90%,满足生产系统需要,并且每台节约费用22200元。闫世红介绍道:“皮带输送减速机的修复,对人员的专业技术要求特别高,修复中轴、孔配合点较多,且各点配合精度要求高。为确保使用稳定、可靠,我们对替换下的废旧减速机认真研究,不断测绘、校正,加班加点对轴承室、轴、变速齿轮等关键部件进行反复耐心修补、打磨、装配,最终齿轮间啮合、轴和轴承室与轴承的配合要达到相关规范技术要求,无误差、性能完好。”

此外,该工作室还对运焦系统除尘装备进行改造,研究制作出水浴除尘内部钢制筛网,彻底解决粉尘逸散的问题,其中,此项装备所使用的水为生化处理的二次水,除尘后,在装置内将水与泥状粉尘静态分离,还能再次循环利用,起到节能环保的双重作用。

至今,该工作室共向益隆焦化提合理化建议并采纳执行的有7条,攻克生产过程中的疑难杂症6项,技术创新改造3项,修旧利废设备40台次,新装备开发利用10余项,切实降低生产成本,解决安全生产中的技术难题,提升了工作效率。

头雁引领展翅飞

闫世红职工创新工作室坚持开展“导师带徒”工作,充分发挥劳模及技术骨干的“头雁效应”,带领青年职工立足岗位开展技术创新,为设计创新创效工作源源不断地注入新鲜血液。每周三集中学习一次,每月进行一次专业技能培训,同时组织开展多次技术研讨,以赛代学、以赛促学,不断提高培训的针对性与时效性,为培养技术人才打下坚实的基础。

工作室还在工资结构、人员任用上创新,打破原有工资制度,结合契约化管理,按照每位职工的技术等级、熟练程度、工作量给予合理分配,同时以大中修项目降本增效实际情况进行额外奖励,职工收入比之前提高15%,真正做到多劳多得、少劳少得、不劳不得。

从汾西煤气化分流来的技术骨干武晋云说:“工作室为我们提供了学习、讨论及发挥自身优势的平台,我在思想上,专业技能上都有明显提高,除此之外,工资提高了,干劲更足了。”

如今,该工作室已成为技术人员不可或缺的工作阵地,并充分激发了广大职工创新的热情,营造了热爱学习、积极创新的浓郁氛围。

责任编辑:刘婧

地址:中国·山西·太原新晋祠路一段1号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