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久以前听到转型、转岗分流时,我的感觉是和我没什么关系,因为我在国企工作,而且是大型重点国企。从学校毕业,到分配工作,好像我人生的轨迹已然定型,捧着令人羡慕的铁饭碗,每月拿着固定收入,每日按部就班地工作,围绕着单位与家的生活半径,演绎着人生的喜怒哀乐,没有波澜起伏,也不会有辱宠不惊。
当改革大潮汹涌来袭时,你永远不知下一站将会驻足何方。2016年,为了减轻企业负担,国家提出“三供一业”市场化改革、分离改制社会办企业等改革措施,而且国家环保部门强制取消了城市燃煤锅炉。我所在的实业公司是西铭矿的后勤服务系统,肩负着全矿工业区、居民区的供水、供电、冬季燃煤供暖工作,是此次改革的靶心。
随着最后的时间节点的到来,后勤系统有一大批职工成为富余人员,何去何从,如何抉择,摆在我们面前,也摆在西山煤电和矿领导面前。为了给富余人员找一条更好的出路,矿领导经过多方调研、考察,最后把交城县夏家营工业园区宏特煤化工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作为第一站外派创收试点。
当得知这一消息后,我的心情久久不能平静。作为实业公司机关党支部书记、工会主席、安全技术组主任,四十四岁的我,还未到非走不可的时候。当我把想去宏特公司工作的想法告诉家人、同事、朋友时,所有人都不同意:“论条件有车、有房、双职工,论工作岗位也很重要,就算转岗分流,轮也轮不到你。”母亲和爱人更是坚决反对:“一是偌大年纪一个人背井离乡,放弃优越的办公室工作,去一个人生地不熟的私企,成为化工产品的操作工,变成一名打工仔,能不能适应工作环境?二是身体能不能适应高强度的工作以及化工带来的不适?”站在人生的十字路口,如何抉择,难之又难,是知难而退,还是知难而进?经过多少次肯定与否定之后,我瞒着母亲与爱人偷偷报了名,还跟随领导去宏特公司看了看,转了转,最终,我决定去。临行的前几天我向母亲、爱人坦白一切:“做为一名共产党员,既然已经承诺,就要践诺。”在家人的沉默中,2018年3月底,我跟随领导,像一名战士一样踏上了征程,来到了宏特公司,成为了一名操作工,实现了转型——转变为一名压型车间的压型工人。对于经过大风大浪的人来说,这点事就像“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但对于风平浪静中的我来说,却是“蜀道难”!当我真正踏入宏特公司要成为其中一员时,平静的表面下是彷徨与不安,走进车间时,孤独和寂寞包裹着我,我不认识任何人,任何人也不认识我,新的环境、新的岗位、新的面孔、工作的难度、工作的强度、工作的幅度、工作的制度等一切的一切都使我产生后悔和瞬间逃离的想法。
转眼半年过去了,这期间我经历了苦与累,脏与痛,面对控制台几十个操控按钮,从不会不懂到熟练操作,由繁变简,每一步熟烂于心,还能处理一些突发情况。当我领到了比在原单位高许多的工资时,我感到欣慰,汗水没有白流,努力没有白费。在工作中与工友们相互团结,对工作认真负责、不拖沓、不懈怠换来的是认可、肯定与赞许。
有一天,我听到习近平总书记在视察山东万华烟台工业园时说:“回顾你们这个历程,一路走得很好,虽然是一个艰辛创业之路,但是很成功。之所以取得成功,我的一个体会就是走了自主创新之路。没有不可能的事,只要有一股劲儿,就像屈原讲的‘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谁说国企搞不好?要搞好就一定要改革,抱残守缺不行,改革能成功,就能变成现代企业。”
“国企一定要改革,抱残守缺不行”,对于每个企业,甚至每个人都是警世恒言。我觉得这也是我这段人生经历的写照,所有的努力与付出都是值得的。改革就是改变与革新,不改变自己,不转变观念,永远不知道前面有多精彩。我不敢自诩为企业转型的弄潮儿和排头兵,我只是尝试着凭借自己的努力和汗水,增加一份应得的收入。人们常说我们是矿山子弟,诚然矿山就像我们的母亲,她风华正茂时养育和呵护着我们,抚育我们长大。现在她老了,难道我们这些矿山子弟还要死守在她身边,榨干她最后一滴血,也不肯从她苍老的羽翼下走出?
前几天当我在微信中看到,各行各业的企业到西山煤电招聘人员时,我感触良多。如果放在以前,我从没有想过会放弃国企去私企,去服务私人老板,四五十岁的人哪个地方会要我们?一没技术,二没体力,怎么能胜任这样的工作呢?多年的机关工作经历,骨子里还有一种优越感。现在想想只要不是专业性特别高的岗位,只要肯去尝试,一切都没什么大不了的。人和人最大的不同就是思想观念的不同,心有多大,舞台就有多大。许多人为何甘愿守着2000元左右的死工资,每天挣扎在温饱线上,每当人们问起时,都羞于启齿,每当午夜梦醒时,都会惊出一身冷汗,也不愿去尝试改变现状呢?对于我来说工作不可谓不忙,不可谓不努力,荣誉也不可谓不多,但面对一家妻儿老小我拿什么撑起这一家的天呢?扪心自问,我顿觉汗颜!
只有走出去,改变自己,转变自己,把握自己,给自己一个机会,才能在人生的转角处活出一份精彩。改变一下又何妨呢?
(作者系西山煤电西铭矿外出创业职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