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是改革开放四十周年,也是雒小平老师参加工作的第四十个年头。恩师是改革开放的参与者,更是受益者。
1975年冬天,老师中学毕业,回到故乡呼家山参加生产劳动。全村家家穷得叮当儿响,是方圆几十里内有名的出行难、吃水难和娶媳妇难的“三难村”。夏天头顶烈日锄谷苗,三秋起早贪黑收庄稼,晴天一身土,雨天两腿泥,往往是一年累得如牛似马,可仍吃不饱穿不暖。对于读书出身的老师来说,除此之外,精神生活的贫乏才更让人难以忍受。老师说,上世纪七十年代,农村生产凋敝,粮食歉收,生活十分贫困,人们最发愁的事情就是一日三餐,经常是吃了上顿没下顿。与物质生活相比,精神生活同样贫乏。想要借本书看都是件难事,一年当中要是能看上两场电影,就如同吃白面一样既稀罕又奢侈。
日复一日,年复一年。这种没有尽头的生活,把老师读书时的理想击得粉碎。俗话说,天无绝人之路。就在老师陷入迷惘和苦恼时,一则将要恢复考试制度的“小道消息”让他心里又萌生了希望。终于有一天,广播里正式公布了这一特大喜讯。这是1977年的冬季,虽然是千里冰封、万里雪飘,但老师的心里却是一派生机勃勃的景象。
1978年,老师参加了离石县招录公办教师的公开考试,而且取得了第一名的好成绩。消息传回,小镇上的人们个个觉得脸上有光。供销社主任特地奖励了老师一张飞鸽自行车券,那时骑上一辆飞鸽牌自行车招摇过市,比现在开上宝马还要牛。那年秋天,通过一系列手续,老师成为了一名正式教师。
同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在北京胜利召开。伴随着国家命运的转折,老师也开启了新的人生旅程。那时,公社中学条件十分艰苦,为了让家庭贫寒的山里娃早日改变命运,老师夜以继日地学习、备课。1984年,老师的学生参加中考,全班共有6人直接考上中专和师范,10多人考上了县高中,其中有2人夺得了全县第一名和第二名。
1986年,新建成的离石第三中学急需教师,老师抓住这个机会将工作调到了城里。一个土生土长的山里人,终于完成了人生的蜕变。随着学校的崛起,老师由一名普通教师逐步成为中层领导。在国家开始实行教师技术职称制度后,老师顺利评了职称,涨了工资,生活条件也日益宽裕起来。
2018年,老师将告别讲台,回顾四十年的人生历程,老师感慨万千:“没有改革开放,就没有我的今天;没有改革开放,就没有亿万人民的福祉。我衷心祝福改革开放的航船风帆高扬,载着亿万人民胜利驶向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美好明天!”
(作者单位:霍州煤电木瓜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