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卷有益”这个成语最初出自宋王辟之《渑水燕谈录》,宋太宗日阅御览三卷,因事有缺,暇日追补之。尝曰:“开卷有益,朕不以为劳也。”说的是宋太宗阅读《太平御览》这部巨著时,曾有人觉得皇帝每天要处理那么多国家大事,还要去读这么一部大书太辛苦了,有人劝告他少看些,宋太宗却回答说:“我很喜欢读书,从书中常常能得到乐趣,多看些书,总会有益处,况且我并不觉得劳神。”他常对左右的人说:“只要打开书本,总会有好处的”。后来“开卷有益”便成了成语,形容只要打开书本读书,总会有益处。
在历史的长河中经大浪陶沙形成的道理,总是有它的原委的。今天翻阅林语堂散文集《生活的艺术》,其中一篇《读书的艺术》令我感触颇深。特别是开头引用的那句话:“一个人在每天二十四小时中,能有两小时的工夫撇开一切俗世烦恼而走到另一个世界去浏览一番,这种幸福自然是被无形牢狱所拘囚的人们所极羡慕的。”
《读书的艺术》短短一篇文章我反复读了两个小时,回头咀嚼,再结合自己读书的体会,我认为形成这股鼓励读书历史洪流的原因有以下三点。
开卷有益之一:可以穿越时空,如同旅行。
读书可以让你足不出户身临异境。试举一例,读沈从文的《边城》你就可以领略川东、湘西风土人情,开阔自己的视野,视通万里。这是穿越空间。
读古人的书,你可以与已逝千年的作者如对面而谈,读《论语》你知道孔子为何是圣人,特别是读到一些思想内容与自己的观点一致的书,你会觉得自己与作者相识恨晚,有种思接千载之感。这是穿越时间。
读书既能穿越时空,那与我们旅游是不是相似呢?我们出去旅行大多情况是在一个地方呆腻了,出去换个环境,看看不一样的景,见见不一样的风土人情,以悦目而达赏心的目的。如果我们每天能抽出一两个小时读读书,也可从工作、生活的无形牢笼中得到开脱,与旅游有异曲同工之效。
开卷有益之二:可以丰富知识,塑造形象。
读书长知识,自然是不刊之论,不必细说。知识慢慢多了起来之后,你自然就举止不凡,处惊不乱。不管任何场合、任何节点,你都一气呵成、行云流水,怎么可以不风流倜傥、英俊潇洒呢?你成长为千里马,自然伯乐就会找上门来,这就是知识改变命运的出处。
开卷有益之三:可以转换生活的角度,修身养性。
常读书者,必定见多识广。读过许多故事,欣赏过各种成功,惋惜过许多失败,历史中的林林总总,故事里的千山万壑如一幅画卷尽展眼前。对着这幅人生百态的画卷,你左手捧着一杯香茗,右手不紧不慢地向后翻着书页,墨香茶香袅袅升腾,化作一股青烟,徐徐环绕在身边。这时的你就是超脱世俗、盘旋在高空的旁观者,书中的成功之由、失败之因尽收眼低,这些你自然可以毫不犹豫地拿来借鉴,修身养性。
有此三点益处,自然热爱读书。
当然,并非人人均好读书。对于这样的人,你若“无理取闹”地劝其就范,他也会说:“春天不是读书天,夏日炎炎正好眠,秋去冬来真迅速,收拾书包过新年。”
(作者单位:汾西矿业供用电分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