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是一年冬天,每年这时,都是孩子们玩陀螺的时节,也会勾起我儿时玩陀螺的记忆……
陀螺,我们老家俗称格螺,一般为拳头大小,最底部转动接触地面处钉有陀螺钉,其作用是经久耐转和击打对方。家乡陀螺的玩法是双方轮流对打,即一方将陀螺放在地面转起,另一方则高举陀螺砸向对方,若砸中对方陀螺后,就看哪方陀螺先停止转动就为输家,反之则为赢家。那时,我们玩的陀螺常常因被对方砸中而变得伤痕累累,令我们心痛不已。
上世纪七十年代中期,大多家庭都不富裕,给孩子买不起玩具,小镇上也没有陀螺卖,玩陀螺只能请人用圆木制作。记忆中,小镇上有一位双脚残疾的男子,小名叫六精。他自幼心细手巧,制作陀螺是他的拿手绝活。他制作的陀螺十分光滑,很受孩子们喜爱。每年冬天,小镇上很多孩子都找他帮忙制作陀螺,他也肯热情帮忙,附近孩子们玩的陀螺都是他亲手制作的。
制作陀螺的木材很讲究,一般采用半干或全干且材质坚硬的枇杷、青杠、茶树等。转动陀螺的绳索,由我们到山上采摘一种野生藤类植物。将该植物外层撕下成长条后,手工编成一根长约1.2米左右的绳索,似蛇形状,便于缠绕陀螺转动。玩陀螺时需将绳索由细端开始缠绕在陀螺颈部,直至将绳索绕完。右手拿住陀螺在半空划半圆弧形角度,悬空放下,同时收回绳索,落地后陀螺就会在地上飞转起来。
玩陀螺的场地也十分讲究,一般在空旷的水泥地面上进行,场地面积达50平米以上即可开打。那时候,我们放学回家后,小伙伴们就会相互邀约玩陀螺。三个一群,五个一伙……玩得不亦乐乎。当然,由于我们的年少无知,也常常会因玩陀螺打坏人家门窗,自然免不了被大人们一顿责骂甚至挨揍了。记得有一次,我与小伙伴一起玩陀螺时,不小心将陀螺打飞至一过路女子头上,当即鲜血直流,吓得我嚎啕大哭,一溜烟跑回家。为这事,母亲领着我到伤者家去道歉,还被赔了医药费才了事,至今想来仍后悔不已 。
转眼30多年过去了,如今随着时代进步,孩子的玩具的种类琳琅满目,现代孩子选择玩陀螺的也不多了,但儿时玩陀螺的记忆,我将永生难忘。
(作者单位:运城盐化贵州南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