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妈妈,当当买的书到了吗?”一进门,女儿边换鞋边问妻。“到了到了。已经给你放桌上了。”妻笑盈盈地说。“太好了太好了!我的立场文件有救了!”女儿小碎步跑着到房间去了。假期里女儿要去南京参加模拟联合国社团的全国会议,到时候要讨论关于土地改革的相关议题,因此她非常期待能快点收到关于土地改革方面的书。
时间过得很快,转眼间,当年那个活泼可爱的小姑娘已经长成了亭亭玉立的高中生。十年的学校生活,孩子的知识在不断丰富,见识也逐步在增长。她的身影不仅活跃在课堂,更在一个个社团和一次次的社会实践中。校广播站、模拟联合国社团、学生会组织部等等,她的兴趣非常广泛,对未知领域的渴求与探索也越来越强烈。互联网很大程度地满足了她这些方面的知识需求。可是我和妻深知,一个真正有学识的人应当是饱读诗书的人,举手投足间要体现儒雅之气,谈吐更要有内涵之风。为此,我们在支持女儿从网络中获取信息的同时,也积极引导她手捧书卷去读书。
我告诉女儿,一个人一生如果想要获得过人的成就,注定要与读书和终生学习形影不离。读书,是物质之外的一种精神生活方式。读书可以给人寻找另一种生活的可能性。为此,妻注册了当当网账号,隔一段时间就会集中采购一次图书。我们会把自己想看的书告诉妻子,让她集中购买。
我的兴趣在经济社科历史这一类,什么《躁动的帝国》《大国小城》《带一本书去巴黎》《万历十五年》……我统统买了回来。妻爱好文学,她买的书自然也就围绕文学作品,《偷影子的人》《追风筝的人》。龙应台、毕淑敏、三毛、金韵蓉,一些女性作家的书都上了书架。女儿呢,除了读老师推荐的书目、孩子们都喜欢的一些流行作品外,她几乎把我们两个人买的书都翻了个遍。看书的过程中,她还会结合自己所学的课本知识和我们探讨看法。每当这时候,全家人或躺或坐,各抒己见,有时候笑作一团,有时还会激烈地争论……
书架上的书越来越多,我们后来索性就放在床头,搁在了沙发上,堆在地上。总之,在家里随处都能拿到自己想看的书。我们的闲暇时光也都用来看书。龙应台的《目送》、路遥的《平凡的世界》,看哭了妻子,看呆了女儿,也感动了我。书成了家庭的粘合剂,书把我们一家人紧紧地吸引在一起。很多次,女儿学习紧张,没时间细读作品,可她又无比牵挂书中人物的命运,我和妻就在接她放学回家的时候给她讲述。一步步,家越来越近,一句句,故事的结局越来越清楚,一天天,读的书越来越多,一年年,女儿在长大。
我生在一个普通家庭,母亲由于家庭原因没有多读书,但是她却不断地鼓励我们兄妹要爱学习多读书。现在,我给女儿的也只是一个普通的家庭,而我最高兴的就是培养了她爱读书的好习惯。这个习惯已经融在了她的气质和生活中。见过她的人都说她自信阳光、落落大方,既矜持稳重又活泼开朗,既保持了个性又博采众长。她知道自己努力的目标,她知道自己奋斗的方向,这一切都归功于她读过的那些书。
女儿深信,腹有诗书气自华。她所喜欢的那些著名的本土设计师如郭培等人个个饱读经典,她所敬佩的那些外交官如王毅、傅莹没有哪一个不是书不离手。从书中,从现实生活中,她清楚地知道:若有诗书藏在身,岁月从不败美人。读书不仅是获取知识的手段,更能培养出一个优秀的人格。
时光荏苒,读书已成为我们这个小家的家风,我也希望为我们国家的国风做一点微薄的贡献,我真诚祝福通过我们每个家庭的努力使我们的国家强盛繁荣,国富民安!
(作者单位:山西焦煤西山煤电晋兴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