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焦煤汾西矿业中盛煤业前身是汾西矿务局张家庄煤矿,曾为企业发展做出过巨大贡献。在化解过剩产能的背景下,矿井于2016年被政策性关停。该公司领导班子调整思路,深挖潜力,整合资源,用4年多的时间,将一个看似无望的企业,带上了扭亏为盈的新路。
中盛煤业原是一家有60余载发展历程的老煤企。在化解过剩产能的背景下,该公司矿井被政策性关停,接替产业又出现断层,出现了发展困局。
近年来,该公司以建设“一厂一线”为发展思路,打造绿色智慧型货运站台,走出了转型发展的路子。近日,笔者来到该公司采访。
绝处逢生 敲定转型战略
“我们的运煤站是集配、储、装、运于一体的封闭式站台,站台内装有防尘雾炮、甲烷监测设备、消防设施设备。建成后,不仅顺利通过验收,还得到了多个专业部门的高度认可。”中盛煤业党委书记、经理戴士钢向笔者介绍道。
在该公司,笔者看到一个高25米、长度达80米左右的钢架结构建筑,经介绍是煤用站台,这站台颇有机场候机厅的气势。
该站台位于南同蒲运煤专线上,于2019年12月底竣工验收后投入使用,总封闭面积达2.2万平方米。煤棚内采用了消防智能系统和智能图像识别系统,棚顶安装了10台通风设备和智能瓦斯监测探头,抑尘装置也实现了智能化,无需人工干预。
这样智能化煤运站台的诞生经历了一系列艰难。
困难面前,该公司迅速提出“矿井关停,发展不停”的口号,主动谋划作为,奋力破冰前行。
“矿井关闭后,企业进入缓建状态,当时我们这儿站台还没有启动建设,洗煤厂建设也没有启动,青年劳动力几乎都分流走了,只剩200多人。”该公司副经理闫永胜说。
当时的领导班子一起对企业资源情况进行了深入调研分析,认为在矿井关停后,公司没有形成相对稳定的过渡性生产经营网点,是造成困境的主要原因,而盘活现有存量资源是唯一的出路。领导班子提出了建设“一厂一线”的战略决策,“一厂”就是洗煤厂,“一线”就是专用线站台。
不等不靠 走出脱困之路
欲他救,先自救。首先要引导全体职工在思想上扭转观念,齐心协力不等不靠地谋发展。
为此,该公司相继开展了“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煤炭资源枯竭怎么办”“我为中盛干什么”等大讨论,通过这些学习活动,职工素质有了明显的提高。紧紧依靠职工,成为该公司扭亏脱困的有力抓手。
企业要减负,要发展,冗余的人员该如何妥善安置是一个大问题。
2018年以来,该公司以劳务派遣的方式,将部分职工派遣到汾西矿业洗煤厂等单位工作,职工派遣后收入与原来相比有明显提高。
随后,一系列人力资源改革政策,使该公司人员机构得到大幅优化,真正实现了发展减负、职工增收。
近期,随着部分人员劳务派遣创收,储装运生产人员逐步减少,该公司又从优化人员结构配置入手,推行“混岗制、百分制”考核,着力破解“人员少、任务重”的工作瓶颈,打破“一人一岗一技能”传统型上岗模式,大幅整合重组了人力资源。
“在生产岗位实行‘混岗制’后,从化验到统计、从采制到司磅、从装车到配煤,通过上岗培训、工作流程实践,人人都成了多面手,大家的工作积极性提高了,战斗力也上来了。”该公司运销科王恒军说。
历经4年的规划、建设、改造升级,该公司的变化让人刮目相看:2017年亏损8000多万元,2018年减亏2000万元,2019年减亏700万元,进入2020年,受疫情影响,市场低迷,但该公司逆势崛起,实现扭亏为盈。
“我们不等不靠也不要,秉承创业初期的‘南泥湾精神’,咬牙坚持,努力寻找新出路。通过修旧利废,把井下回收上来的废旧品利用起来。管网坏了,我们自己修,工程全部自己干。矿区路面的一些盖板、井口井下出水地方的河渠盖板都是我们自己打的,职工用回收的废钢筋搭起盖板,比外委用工便宜很多。这几年,我们的干部职工一直在艰难困苦的道路上努力探索着。”闫永胜说,“如今,我们不仅在站台发运、洗煤配煤方面有了新突破,更走出了一条适合自己企业的脱困之路。”
“我们筹划发展非煤多经新产业项目,例如矸石制砖、矸石制喷浆料等项目。一方面能解决矸石堆放产生的环境问题,另一方面废弃煤矸石也将产生相当的经济效益。这些项目目前正在积极论证当中。”该公司企管科科长张俊说。
采访结束时,戴士钢告诉笔者:“我们将按照集团部署,结合实际情况,把站台配储装运工作做实做细,尤其是配煤这一项。多经新产业项目方面,要抓紧抓好高聚合物、矸石制砖等项目,争取在今年年底投产。接下来,我们将继续考察一些新项目,为企业的发展拓宽路径,为企业高质量发展做出贡献。